5分鐘了解情緒勒索:定義、特徵、迴圈與解方

海苔熊

作者:海苔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校閱: 關於你的心裡事 –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本文根據周慕姿所著《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書寫

「我以為你是個很聰明的人,沒想到你連我都找不到。我限你1分鐘之內出現在我面前,不然我就走人。」他掛斷電話,只留下在捷運站前面一臉錯愕的她。她心裡一邊想著「又來了」,一邊急急忙忙地打開地圖四處找他、然後把手機開擴音撥出,就怕他真的賭氣離開⋯⋯

「沒有關係,妳真的可以去啊。我一個人真的沒有關係。妳從來都不重視我,那表示我也可以去找別的女人。」他一臉無所謂的繼續看著手機螢幕,繼續滑他的臉書。她原本跟朋友約好了,連餐廳都訂了,現在卻因為他感冒在家,就得臨時為他更改行程。

這些對話熟悉嗎?你總是在愛裡面犧牲到連自己都不見了嗎?為什麼你明明知道這樣的關係很辛苦,卻又一直被勒索、卻沒有辦法逃出來?

情緒勒索:定義、特徵與迴圈

«這就是江湖上盛傳的情緒勒索,勒索者會持續用下面三種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

(1)貶低你的自我價值感:「我以為你是很聰明的人⋯⋯」

(2)增加你的罪惡感:「反正你從來沒有重視過。」

(3)挑戰你的安全感:「沒關係我也可以去找別的女人⋯⋯」

當他的目的沒有辦法達成的時候,他就會用一些語言來威脅你,然後讓你不知不覺地、乖乖就範。

«此外,情緒勒索涉及六個重要的特徵:

(1)勒索者提出「要求」(demand)

(2)被勒索者想要「抵抗」(resistance)

(3)勒索者讓被勒索者感到「壓力」(pressure)(如文首例子)

(4)如果被勒索者沒有接受,或者是反駁,勒索者持續「威脅」(threat),例如用金錢、關係的破裂等等讓被勒索者不得不就範。

(5)被勒索者「順從」(compliance),於是看起來雙方的焦慮好像解決了,但其實是被勒索者「被摸頭了」。

(6)勒索者食髓知味,於是下一次又「舊事重演」(repetition)。

«這個圈圈當中,有兩個重要的特徵——第一,如果你是那個被勒索的人,請記得:一個銅板不會響,兩個銅板小叮噹(ㄤ~ㄤ~ㄤ~),只有在你點頭同意的時候,這個迴圈才會形成。換句話說,只要你堅決的拒絕,他的戲就演不下去了。第二,你一開始抵抗的時候,他會發現「咦?奇怪,為什麼過去的方式不管用了?」,所以一定會「繼續下猛藥」,倘若你沒有堅持,很快又會被他拉回那個圈圈裡面,而且他們往往知道你的痛點。

什麼樣的人會變成被勒索者/勒索者?

基本上,有幾種人會變成勒索者:

(1)一直想當好人

(2)習慣自我懷疑

(3)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

(4)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5)過度孝順

(6)過度遵從權威

表面上看起來是六種人,實際上只有一種人——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當你不夠愛自己、不夠重視自己的感受、總是害怕會失去關係、失去別人的信賴、怕別人會討厭你,就很容易被勒索走。但有趣的是,看起來你這麼努力希望換到的是這段關係,希望可以換到對方看重你愛你,殊不知長期被勒索的結果,你換到的不是愛,而是害怕與傷害。

那麼,什麼樣的人會變成勒索者呢?其實,他們也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或者在這段關係當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只是,勒索者比起被勒索者還有一個厲害的技能,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projection)到對方的身上,很巧妙地讓被勒索者認為「對啊,好像都是我害的」。他們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怕會失去這段關係,所以用一些威脅的方式,想要綁住兩個人。

兩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同樣不重視自己的感受,不小心把對方的感受當作自己的責任(被勒索者)、或把自己的感受當作對方的責任(勒索者),就形成了一種「病態性共同依賴」(co-dependence)。彼此都害怕失去愛,卻又互相傷害。

看完上面的說明,你大概就可以聯想到,在一段關係裡面,一個人可能同時是扮演勒索和被勒索的角色。例如你男人可能在做愛的時候是勒索者,而你在他出差的時候是勒索者──只要一段關係充滿不安,彼此就像是兩個拿著槍的人,互相指著頭殼,都害怕,卻又不敢放下。

從情緒勒索裡面解套:停、看、應

那該怎麼辦呢?下面三個步驟是周慕姿(2017)認為很困難,但卻又是必經的過程。

1.停——不要太快回應,當對方在勒索你,或是你在勒索對方的時候,先停下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以前面的例子來說,當對方找不到你,叫你1分鐘之內出現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他在幹嘛?我真的有可能1分鐘之內出現在他面前嗎?如果我匆忙地在3分鐘趕到他前面,他會說什麼樣的話?如果是家人或是上司的要求,你也可以給自己一段時間,不要太快做出回應,看看是什麼樣的「劇本」,正在操控這段互動。一個實用的技巧是「跳針」,當對方持續的用一些話來戳你的時候,你只要回覆「好的我想一想」,不管他怎麼說你都是講這句話,把它想像成一種防護罩。

2.看——不論是勒索或是被勒索的人,往往都是不在乎自己的感受,當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感受是什麼,以及安撫自己的焦慮和罪惡感,有些時候甚至可以離開現場,漸漸就可以建立起兩個人之間的情緒界線。在上面的例子當中,你可能可以問自己:他「每次」都這樣,你的感覺是什麼?你真的值得被這樣對待嗎?他說這些話的時候,是不是把他的焦慮和情緒丟到你的身上?

3.應——當對方情緒比較和緩的時候,你可以回到現場,然後做出比較恰當的因應。有的人還蠻有腦的,在冷靜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好好說,但如果他並不是那個可以好好討論的人,或者是他已經吃死死你吃很久了,那麼你只要持續做到前面兩個步驟就可以了。為什麼呢?還記得前面的討論嗎,既然是一個迴圈,當你這邊被切斷、他無法再勒索你的時候,你每次停下來,他就會受到挫折,而你繼續堅持,他就「不得不」改變和你相處的方式。

兩個人的關係,本來就不應該只有一個人的聲音。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的並不是為什麼自己總是遇到這樣的人,而是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參考資料

Forward, S.、Frazier, D.(2004)。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杜玉蓉譯)。台北市:智庫。

伊東明(2004)。愛,上了癮:撫平因愛受傷的心靈。台北:大和總經銷。

周慕姿(2017)。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台灣:寶瓶文化 。

海苔熊



>>看更多本周HOT ISSUE別讓愛情綁架你的人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