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漁工在台最穩的靠山!李正新用社工模式打入移工社群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圖/記者葉正勳攝影)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圖/記者葉正勳攝影)

記者李芷涵/綜合報導

《四方報》報導,台灣四面環海,漁業實力雄厚,每年帶來約900億新臺幣的經濟產值,在這些豐厚的漁業經濟果實背後,仰賴不少來自東南亞的外籍漁工辛苦的耕耘,然而他們平時多在偏鄉的港口或船隻上工作,遠離大眾視野,也讓他們面臨的困境及需求較少受到社會關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北海岸大大小小的港口邊,可以經常瞥見一個身穿黃色背心的人影,操著一口地道的印尼話與漁工們哈拉,不論天氣陰晴好壞都在漁工們身邊打轉,關心他們工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煩惱,漁工們看見他也都會熱情的喚他「Pak Jason」(印尼語:Jason先生),他就是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

從事漁工服務近三年的他,透過社工模式打入漁工社群,看見他們生活中各個面向的困難與需求,並透過中心的資源致力於推動各項培力計畫、物資募集活動、醫療協助、權益法規諮詢及個案服務,熱情的服務態度被漁工看見,逐漸成為許多漁工在台灣最信任的朋友和靠山。李正新接受《四方報》訪問,暢聊自己的服務經驗,以及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圖/記者王嘉鴻攝影)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圖/記者葉正勳攝影)
李正新踏上社工服務的契機,要從20多年前說起。當時高中畢業、服完兵役的他,任職於一間3C產品店,在老闆的推薦下,他於2000年誤打誤撞前往印尼雅加達唸書。他笑著表示,自己當時對印尼這個國家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當地有排華運動,就這樣傻傻的去了,沒想到一待就是11年。畢業後,他留在當地工作,做過手機買賣、也曾任職於仲介公司,因此對移工的聘雇流程及當地仲介生態擁有第一手的了解,這些經驗都成為他日後從事漁工服務的重要養分。2011年,他因思鄉返回台灣,後來輾轉到北部工作,於2019年加入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投入漁工服務工作,開始在北海岸22個漁港展開關懷行動。

李正新分享,為了融入漁工群體,他會一天到晚開車出沒在各個漁港,抓緊漁工在港邊工作或休息的空檔與他們閒聊,話題遍及工作、生活及感情世界。儘管並非社工背景出身,但靠著流利的語言能力及對印尼文化的熟悉,讓李正新多了一份親切感,甚至經常有漁工錯把他當作同鄉,問他「從印尼哪裡來」。經過日積月累的努力,李正新逐漸與北海岸漁工們打成一片,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互動,博取他們的信任後,讓他有機會聽見漁工們內心的聲音,並得以站在漁工的立場思考他們的需要,以此為基礎推展各項服務工作,也就獲得更大的成效。

李正新表示,由於漁工工作型態特殊、靠港時間不定,屬於較難介入服務的群體;再加上生活習慣及認知的不同,在服務時需要花更多巧思。他舉例表示,自己一開始與漁工宣導法規權益時,詢問漁工「有沒有領到薪資」時,漁工都表示「沒問題、有拿到」,似乎與報章媒體所說的苛扣情形有所出入,讓他相當納悶。後來深入暸解後才發現,漁工雖然有拿到薪資,但並沒有拿到法定的基本工資,而漁工因不了解相關法規,因此全然不知自己其實少領了,因此他必須從頭建立漁工們正確認知、教導漁工向仲介索取薪資條查看扣款明細,為了避免仲介起疑,李正新還會幫忙想出各種花式理由協助索取薪資條。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圖/記者王嘉鴻攝影)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圖/記者葉正勳攝影)
另一個例子是,許多漁工雖然都知道遇到問題可以撥打1955申訴電話,但使用率卻很低,李正新深入暸解後發現,漁工撥打電話時難免心裡緊張、意思傳遞不明確,再加上1955電話提供多國語言服務,因此撥通後往往要先等其他語言的說明結束,才會聽到自己語言的指示,但這個等待過程可能就讓漁工感到不知所措。發現箇中原因後,李正新製作手冊宣導撥打1955的注意事項,包括服務人員會問哪些問題等,並引導漁工事先寫下自己要申訴的內容,輔導漁工使用1955的過程更順暢。

此外,為了讓漁工隨時有求助的管道,李正新剛開始積極遞名片給漁工,但很快就發現,遞出去的名片最終總是會遺失;於是改變方式,讓漁工把他的電話號碼輸入在手機中,但後來又發現漁工們經常換手機,或是預付卡、sim卡經常更換,電話號碼存了也是徒勞。最後他靈機一動,想到漁工絕對不可能丟掉的東西就是「居留證」,因此便設計卡片封套,把聯絡電話印在封套上發給漁工,如此就能確保漁工身上隨時都攜帶著求助的資訊。包括後來機構發放物資時,也都會將聯繫資訊印在物資上,讓重要資訊跟實用物件結合,深入漁工的生活中。

▲台灣漁業經濟仰賴東南亞外籍漁工支撐。(圖/記者王嘉鴻攝影)
▲台灣漁業經濟仰賴東南亞外籍漁工支撐。(圖/記者葉正勳攝影)
這些巧思果然奏效,很快的,李正新就接到越來越多漁工打來的諮詢電話,在印尼同鄉口耳相傳下,「Pak Jason」更成為許多移工在台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聯繫窗口,甚至還有遠在香港銅鑼灣工作的印尼看護女工打電話來求助,說明確實在移工族群間建立影響力,讓他相當欣慰。

李正新表示,站在社工的角度,於第一線服務漁工時,可以擺脫台灣人為中心的思考框架,看見漁工實際面對的問題,而在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任職這幾年來,他除了做個案服務,也推動培力計畫、法規權益諮詢、生活關懷服務、舉辦雇主座談會等,同時也關懷他們的精神生活、甚至是未來的人生規劃等。他表示,這些服務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透過培力灌溉漁工的內在動力,讓他們有能力替自己處理問題、自己做決定,逐漸擺脫對社工的依賴,甚至能去輔導其他同鄉的人。

一路下來,李正新也確實看見漁工的蛻變與成長,從什麼事情都要向他求助,到後來漁工已經可以有自己的獨立判斷,改用「討論」的方式徵詢意見,看著他們可以很有自信的去談自己的權益與責任義務,與一開始懵懵懂懂的模樣大相徑庭,讓李正新直呼「很有成就感」。他說:「社工最終要回歸到陪伴的角色,在他們面對問題時給予意見與支持,而不是永遠站在他們前面、拉著他們去衝撞問題,讓漁工成長獨立才是關鍵」。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圖/記者王嘉鴻攝影)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漁工組專員李正新。(圖/記者葉正勳攝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