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國際組織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STC)在永續旅遊的定義上有統一的國際標準檢驗,包含永續管理、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四大面向,交通部觀光局為了呼應永續發展目標與配合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出各式的「主題旅遊年」,包含2019的小鎮旅遊年、2020脊樑山脈旅遊年、2021自行車旅遊年等等,結合生態、文化、美食、樂活推動多元的永續旅遊方式。
交通部觀光局企劃組副組長彭麗美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指出,觀光局在永續旅遊上的作為就是依照GSTC的四大指標而定。在永續管理部分,為了維持台灣生態保育,永續經營,依照觀光發展條例28條,觀光局協助地方政府成立自然人文綜合景觀區,也進行風景區的生態資源檢測調查、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結合生態觀光也與教育部結合進行校外教學,從小扎根,同時推廣企業的環保理念與形象等等,另外推廣四季旅遊、綠色生態旅遊等,有效分流旅客,降低環境負擔。
社會經濟方面,也透過跨部會合作,橫向整合部會資源以達到永續目標。彭麗美舉例,「內政部有綠建築標章、環保署有環保旅館標章,鼓勵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等等,跨部會共同努力開發、設計綠色旅遊產品,像我們鼓勵旅社不提供一次性備品,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綠色旅遊的意識,『負責任的旅行』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我們希望藉由輔導產業,除了開創產業獲利,也要兼顧在地共榮和企業社會責任。」
在文化觀光部分,觀光局則藉由跨域亮點和相關計畫支持,彭麗美指出,例如2019的小鎮旅遊年就是統整了100個特色小鎮,了解在地的人文特色,把這樣的價值凸顯出來,而文化部推動的文化部基本法,也針對博物館進行文化旅行,也是與文化永續旅遊作為相關,「如此提高觀光產業的附加價值,走向精緻化,除了引導業者永續經營,也希望旅人要有負責任的態度進行旅遊。」
努力推動的成果,的確也獲得國際認可,東北角和日月潭都已經拿到了國際綠色旅遊目的地認證的金質、銀質獎,未來在112年觀光局預計也要有5個風景管理處提出GSPC綠色旅遊的認證。不過彭麗美坦言,觀光局只是一個三級機構,我們當然希望觀光立國,結合其他政府部門達到觀光主流化,也會陸續與公私部門合作,持續推動觀光遊樂業優質化計畫,也修正發布觀光局補助觀光遊樂業優質化實施要點,項目就包含創新服務、數位應用、綠色環保等各項軟硬體措施。
永續旅遊是疫後的全球趨勢,在最新的台灣旅遊狀況調查中,對於旅客主要從事的遊程調查,第一名就是以自然賞景為主,美食次之,消費第三,而這三種遊覽方式,都能透過在地食材、在地綠色消費大造永續觀光圈,彭麗美指出,目前我們有17個觀光圈聯盟,整合在地的商品與體驗,它的觀光價值是非常非常龐大的,未來會持續推動努力,最重要的是提升旅客的環保觀念,讓所有的旅人的確以永續旅遊、綠色旅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