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福利中心販售的東西應有盡有,從日常用品到生鮮雜貨,甚至近幾年許多複合式商店都有販售熟食,讓民眾有更多樣的選擇,但是如果有在逛量販店、超市的人應該都不難發現,其實全聯以通路來說售價並不是最為便宜划算,近日就有網友討論「為何大家還是都會選擇去逛全聯?」貼文引起廣大迴響,其最大的理由就是「據點遠超對手太多加上品項齊全。」
一名網友在論壇PTT貼文指出「全聯大家都知道東西越賣越貴了,便宜早就不是主打的強項,目前我自己會去的兩個理由就是離家近以及買特殊品牌紅茶就只有全聯有賣,但如果能去好市多,一次買大量還比較划算,現在大家還會去全聯的理由是什麼?」

▲網友討論全聯東西早已不是以「便宜」當作主打特色,為何許多人還是會選擇去逛全聯,引起廣大迴響。(圖/NOWnews資料照片) 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回應「門市太多太方便了,營業時間又很長」、「全聯的據點真的超越對手太多了,不可能一直跑去大賣場,當然就是靠方便這點賺飽」、「全聯真的就是店很多,為了方便大家還是會去」、「上班族哪有那麼多時間去逛大賣場,全聯據點多就是方便啊」、「還是有便宜可以撿!買一送一偶有佳作」、「很多婆媽很會撿便宜的,買一送一DM都不會放過」、「全聯據點很多,連第二大競爭對手家樂福超市都比不上。」
全聯東西不便宜一堆人仍愛逛!靠店海戰術成功「市佔率超狂」
事實上,全聯現在販售的東西絕對算不上便宜,但是也不會說貴到離譜,本身的優勢除了是台灣超市能見度最高的品牌,地位無法動搖之外,縱使價格上比量販店還高一些,但是店海戰術讓「方便程度」大幅度的提升,這項策略非常成功,截至6月5日,全聯在台灣門市數量高達1227間,讓當今許多上班族買菜最直接想法就是去全聯,沒事真的不會去量販店,反而還吃下許多額外客源。
根據統計,2023年超市及量販產業全聯市佔率已經來到34.9%,如果合併收購的大潤發來算,兩者市佔率已經達39.8%,排名第二的好市多23.9%也是被甩在後頭,季軍的家樂福則只有14.8%。而去年全聯營業額達到2100億元(包含大潤發),成績真的非常驚人。

▲全聯在台灣店海戰術非常成功,一共有1227間門市,去年營收含合併的大潤發來算超過2100億元,市佔率將近4成,成績非常驚人。(圖/記者林調遜攝) 大潤發確定8月改名「大全聯」!全聯目標業績衝破2200億元
然而全聯在2022年併購大潤發經過一番整合之後,大潤發日前已經確定從8月1日起正式改名為「大全聯」,接下來全聯也將超市、量販店兩邊以嶄新形象亮相,2025年業績目標達到2200億元,集團也持續在會員及電子支付開拓努力,像是目前全支付會員已超過530萬,日本跨境支付也屆滿一年,除帶動整體交易額成長,消費者返國持續使用比例高達8成;2024年底推出的全電商服務,會員人數也破70萬人次。
只能說,全聯縱然價格上不會是最便宜的通路,但從銷售成績上來看,也不得不誇讚全聯的經營策略以及行銷手法,往往都能創造許多話題,也卓見全聯已經是超市、量販產業不可或缺的商家,目前在台灣也可以說是沒有對手,未來完全整合大潤發之後,還會碰撞出什麼火花,令人可期。

▲全聯在2022年併購大潤發經過一番整合之後,大潤發日前已經確定從8月1日起正式改名為「大全聯」。(圖/記者鍾怡婷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聯東西不便宜一堆人仍愛逛!靠店海戰術成功「市佔率超狂」
事實上,全聯現在販售的東西絕對算不上便宜,但是也不會說貴到離譜,本身的優勢除了是台灣超市能見度最高的品牌,地位無法動搖之外,縱使價格上比量販店還高一些,但是店海戰術讓「方便程度」大幅度的提升,這項策略非常成功,截至6月5日,全聯在台灣門市數量高達1227間,讓當今許多上班族買菜最直接想法就是去全聯,沒事真的不會去量販店,反而還吃下許多額外客源。
根據統計,2023年超市及量販產業全聯市佔率已經來到34.9%,如果合併收購的大潤發來算,兩者市佔率已經達39.8%,排名第二的好市多23.9%也是被甩在後頭,季軍的家樂福則只有14.8%。而去年全聯營業額達到2100億元(包含大潤發),成績真的非常驚人。

然而全聯在2022年併購大潤發經過一番整合之後,大潤發日前已經確定從8月1日起正式改名為「大全聯」,接下來全聯也將超市、量販店兩邊以嶄新形象亮相,2025年業績目標達到2200億元,集團也持續在會員及電子支付開拓努力,像是目前全支付會員已超過530萬,日本跨境支付也屆滿一年,除帶動整體交易額成長,消費者返國持續使用比例高達8成;2024年底推出的全電商服務,會員人數也破70萬人次。
只能說,全聯縱然價格上不會是最便宜的通路,但從銷售成績上來看,也不得不誇讚全聯的經營策略以及行銷手法,往往都能創造許多話題,也卓見全聯已經是超市、量販產業不可或缺的商家,目前在台灣也可以說是沒有對手,未來完全整合大潤發之後,還會碰撞出什麼火花,令人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