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趨勢東風已起 為何傳統機車行仍對轉型卻步?

▲隨著各經濟體轉向低碳環境,淨零相關的投資東風已然吹起,為何傳統機車行在面對油電轉型時,仍望之卻步?(圖/NOWnews資料照)
▲隨著各經濟體轉向低碳環境,淨零相關的投資東風已然吹起,為何傳統機車行在面對油電轉型時,仍望之卻步?(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

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後,國際間意識到溫室氣體造成氣候變遷的問題已刻不容緩,「淨零排放」成為全球的環保共識,也成為台灣中長期最重要的政策方針。隨著各經濟體轉向低碳環境,淨零相關的投資東風已然吹起,為何傳統機車行在面對油電轉型時,仍望之卻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發會於今年3月公布「2050淨零轉型路徑圖」,其中,「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被納入十二項關鍵戰略之一,並且設定2030、2035、204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分別達到35%、70%、100%作為推動目標。

全台機車總數約逾1400萬輛,傳統機車行約有1萬家以上,上、中、下游產業鏈牽動著龐大的經濟與生計。在面對國際淘汰燃油機車的趨勢下,產業勢必面臨轉型浪潮,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秘書長郭錦程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對於中游的整車廠像是KYMCO光陽、SYM三陽、YAMAHA台灣山葉、Gogoro、台鈴、PGO、宏佳騰、中華eMOVING等而言,只有車廠要不要認真轉型,而不會有轉型難題,看是要棄油轉電,還是固守油車市場,或者靜觀其變,「整車廠要面臨的是『決定』,而非『困境』。」

上游車材廠及3C廠就更不用說了,台灣過去素有機車王國的美名,國內車材廠實力本就堅強,加上電動機車零組件的組成上與燃油機車高度重疊,如今市場的大餅變得更大,對於前端零售通路與產業,皆可帶來可觀的乘數效果。另一方面,3C電子業在透過運具電動化的進程中,終於能夠在機車領域分到一杯羹,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喜事一樁,何來困境?

於是,作為下游的「傳統機車行」成為要在這股轉型洪流中,思考如何生存的唯一角色。郭錦程說,在國發會還沒喊出2040電動機車市售比100%以前,傳統機車行即便很清楚未來趨勢是電動機車,可是「未來」這兩個字是多久,是5年、10年,還是20年以後?政府不說,機車行也不會知道,對於轉型也就愈發徬徨。

根據SMAT在2021年8月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進行的「全國傳統機車行從業人員調查」發現,在訪問的400家傳統機車行當中,有54.7%的機車行已啟動銷售及維修電動機車,約14.5%的機車行稱有轉型意願,且正在進行中,還有6.9%的機車行老闆表示正在評估、尚未決定,加總起來共有約76%的傳統機車行對升級轉型、銷售電動機車躍躍欲試。

然而,在歡慶有7成以上機車行有意願投入轉型懷抱的同時,仍有2成以上的車行老闆「絕對不考慮轉型」,當中有一半超過60歲,另外一半超過50歲,顯見車行老闆的年紀與退休時間是他們考慮不轉型的一大原因。

至於上述所提,有意願轉型的76%傳統機車行中,為何有的已有作為,有的則仍在評估階段?「仍在觀望的車行,他們在怕什麼?第一個,他們在觀察政府對於運具電動化的決心。」

郭錦程回顧,2017年底,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2035年起禁售燃油機車、2040禁售燃油汽車」,環保署在2019年時針對換購電動機車補助3000元至5000元,電動機車順勢於當年一舉拿下年度銷售佔比近18.7%的最高紀錄,當各界以為產業蓄勢待發準備大舉轉型時,政府政策突然出現髮夾彎,於2020年起,同額補助換購第七期燃油機車。兩年內,電動機車新掛牌數瞬間腰斬。

如今,政府喊出2040電動機車市售比100%,再次展現推動電動運具化的決心。不過,政策每隔幾年變動一次,政府決心搖擺不定,已在產業鏈下游的傳統機車行心裡留下陰影,且相較於歐盟等國家明確訂定汽柴油車的落日條款,國發會卻曾言,台灣不會採取禁售燃油車手段,而是會以補貼等鼓勵購買電動車的政策取代。

此外,郭錦程提到,台灣現在有1430萬輛機車,其中,油車達1370萬輛,電車則佔60萬輛,比例懸殊,電動機車車口數不夠,「對於轉型後能不能吃得飽,傳統機車行也很迷惘。」轉型不僅僅只是機車行的營業項目增加電動機車一項這麼簡單,過程中需要時間醞釀、人員調整、技術訓練與整合,在投入轉型成本後,還要面對車口數不足、無車可修,收入無法維持的窘境。

產業鏈下游的傳統機車行轉型困境顯而易見,政策不一致、政府追求電動運具化的決心不夠、轉型資本額龐大、技術難取、電動機車總數無法支撐維修能量等,都使得傳統機車行在轉型過程中窒礙難行,前方道路困難重重,也難怪機車行即便了解國際零碳趨勢,也有些許意願投入轉型,卻仍望之卻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